星期五, 8月 03, 2012

美國車還是一樣燒油?


上一篇簡介克萊斯特的時候,有朋友下意識的認為美國車就是燒油燒個沒完。  事實上,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看待。

第一點: 油價對使用者來說是否合理或可負擔?

第二點: 美國車是不是還是像以前一樣,除了吃油還是吃油?







先來看美國市價油價的部份。

黑色是當年油價,紅色是加上通貨膨漲因素之後當年的實際油價。
這個圖是來自一個專門計算通貨膨漲的網站, InflationData, 在這裡面可以查到非常多有趣的歷史數據和圖表。 我原本是想要自己動手算的,但結果看到他連這個都已經算好了,就直接拿來用了。

如果大家對昨天克萊斯勒簡介還有印象的話,應該還記得他們在1978年開始陷入困境,然後過了五、六年之後轉敗為勝的故事吧。 仔細看看圖表上的紅線,會發現他們陷入困境的那一年,正是實際油價張翻天的那一年。  而脫離困境的時候,也正是油價回落到正常(70年代)水準的時候。  再看看後面2008年油價漲到最高點那一段,那個時候,不只是克萊斯勒,是三家車廠一起陷入危機。

當然,我們不能說油價就決定了美國車廠的生死,但顯而易見的,油價的起伏對於傳統美國車廠來說,造成的影響是非常關鍵的。  甚至我們可以說,第一次70年代的石油危機,因為當時美國車廠天下無敵,日本車廠和德國車廠還沒有辨法造成非常關鍵性的影響。 但到了幾年前的第二次石油危機的時候,勢力已成的日本車廠就對美國車廠造成關鍵性的影響。

回到我們一開始想問的,到底油價合不合理? 可不可以負擔?  從結果論來看,一但實際油價超過六十塊美金的水準,對於消費者來說,這負擔就開始吃力了,於是高秏能的車種銷售就會受到影響。

再來就是美國三大車廠,是不是還是像以前一樣不中用,完全忽視高油價的趨勢呢?  這點可就不一定了,我們用台灣的市佔率最高的車種 -- Toyota Altis(Corolla系列)來做為比較的基準好了。

這個比較表格是出自Kelly Blue Book這個網站。 KBB是美國非常權威性的汽車網頁,當年我從德州要回台灣的時候,也有想過要帶輛車回來。 雖然當時覺得實在太麻煩做罷,但也發現台灣海關在計算二手車殘值的時候,是依照這個網頁上的規定在做計算抽稅的。

下面這個表格,是以2012年份的Toyota Corolla北美版,和同等級(官方建議最陽春車款售價的上下3%為標準)的車型裡面相比較,由KBB選出來油秏最佳的16輛車。

大家可以仔細看看,以省油聞名的Toyota Corolla,並不再像以往一樣一枝獨秀了。

在這份表格裡面各車廠的表現如下:
韓系: 3輛
Kia: Rio EX, Rio SX
Hyundai: Elantra GLS

日系:6輛

Honda: Civic DX
Mitsubishi: Lancer ES
Subaru: Impreza 2.0i
Mazda: MAZDA 3
Nissan: Sentra
Toyota: Corolla L


美系: 6輛
Ford: Fiesta Titanium, Fiesta SEL, Focus S
Chevrolet: Cruze LS, Cruze LS, Sonic LTZ

歐系: 1輛
Volkswagen: Jetta 2.0L S

從這樣的分佈來看,可以看得出來美系車廠省油的能力已經今非昔比,在市場上已經有足夠的競爭力能和其他地區的車廠相抗衡。  所以說美國車是不是一樣非常吃油呢?  我想以現在的局勢來說,這已經是個在歷史當中的刻板印像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