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最近發生的消防署涉貪新聞,他頗有感觸,故作此文。
在此分享給大家,也希望能給大家一個稍稍不同的思考角度。
近日消防署前署長涉貪新聞佔據大幅版面,於此同時,數位消防人員走上街頭,爭取合理的工時與工作分派,這兩件看似無關的新聞,其實背後隱含著現存災害防救體系的大問題
是怎樣的制度設計會讓一個主管災害應變單位的首長掌握數十億的採購預算?是怎樣的工作內容 逼得這些消防救難英雄們必須走上街頭,爭取自身的合法權益? 我認為,問題出在現今的災害防救體系過分強調消防單位的角色,造就了消防萬能的形象,也損害了政府之間合作分工,共同對抗天然災害的能力
美國在卡特總統時期,為了對抗災害,成立了聯邦緊急應變總署該署將災害管理分為減災、整備、應變、復原四階段,每個階段均有相對應的部門及專業需求,與台灣不同,美國絕不會將災害應變的權責加諸在一個原本僅占災害應變一小環的單位之中,反倒成立一個獨立單位,利用來自不同背
是怎樣的制度設計會讓一個主管災害應變單位的首長掌握數十億的採
美國在卡特總統時期,為了對抗災害,成立了聯邦緊急應變總署該署
景,擁有不同專業的人才,來協助國家管理災害所造成的危害
台灣的消防單位被賦予太多任務早已不是新聞,其背後根本的問題是對於災害管理的無知與蔑視 災害管理所涉及的領域極其複雜,早已非消防人員專業知識與能力所及,將這樣大的頭銜冠在消防組織上面,無怪乎養出了貪婪的首長與許多爆肝超時工作的消防人員,許多事項與採購預算根本不應該由消防署經辦,許多器材的採購與規劃早應回歸給一個專業的災害管理機構,以更全面的方式來檢視及規劃,消防署作為一個災害應變機構,在災害發生後早已自顧不暇,如何能兼顧災後復原重建與其他災害管理的業務? 同理可知,消防單位精熟於災害應變,如何能分配減災、災害整備甚至災害復原相關業務的預算及人力?
黃署長任內買了許多器材,規劃了許多專案,在現今一昧討罰其貪得無厭的聲音中,我們是否也應該檢討,是怎樣的一個制度設計,讓位階原本不高的消防署可以掌握到如此龐大的資源?更進一步想想, 我們想要所有公務人員勇於任事,在自己的權責範圍中多多規畫專案,勇敢的採購國家現今沒有 但未來可能需要的器材,還是要大家投鼠忌器,乾脆不要買東西,少做少錯,每次大災害發生之後再來檢討改進? 我並非為黃署長辯護,但是在規劃如此高價的救災通訊器材與防救災相關事務上,除了消防署,我們需要一個更大更專業的機關來主導及主政,為了應付未來更加複雜的複合型災難與難以預測的天然氣候,我們是否需要更多的人力,更專業的人來分擔消防人員的工作,讓消防工作回歸原本訓練及設計的內容,讓災害管理走向專業與專責,這才是國家未來應付災害最好的策略
在努力除弊的同時,更要想辦法興利,如此才能為百姓造福。
台灣的消防單位被賦予太多任務早已不是新聞,其背後根本的問題是
黃署長任內買了許多器材,規劃了許多專案,在現今一昧討罰其貪得
在努力除弊的同時,更要想辦法興利,如此才能為百姓造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